长沙老口子怎样过春节?满满回忆 条条戳中内心
“大人子望插田,细伢子望过年。”“初一崽,初二郎,初三初四拜街坊。”这些朗朗上口的老长沙年话还记得不?过年了,我们一定要回到家乡,回到大家庭,回归传统,找到我们心灵可以安歇休养的地方。
除夕团年饭最好十二碗
长沙人过除夕呷团年饭,家中长辈第一想着要场面丰盛壮观,过年毕竟是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,当然要用最隆重的方式来迎接它;家中长辈第二希望的是家人们都能够坐到团年饭餐桌旁,希望一家人无论老幼能到得齐,来得全;第三是家中长辈遵从旧俗,不怕年夜饭吃得晚。
团年饭的味道,当然不只是摆满桌子、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菜肴的味道,那淌着油代表富足的富贵肘子,那昂首翘尾、代表“年年有余”的清蒸鳜鱼,那代表竹报平安的小炒笋丝……
一桌圆圆满满的团年饭,在老长沙的习惯中,通常要上十二道菜,这是对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礼赞,也是对一年十二个月的期盼,希望每一年的十二个月,“月月有菜,月月有财”。
红红火火“财头”旺
长沙民谚称:“三十晚上的火,十五元宵的灯”。吃罢团年饭,老长沙讲究各家各户都要灯火齐明,团团圆圆一家人,围炉向火,熬夜守岁。
旧时城区是炭盆烧得越红火越好,乡村则时兴“烧柴蔸”,因为“柴蔸”,谐音“财头”,并且越烧越旺,特别耐烧,是盼望新年吉利的意思。
除夕夜,除了烧旺一炉火外,大人还会要求每间房都燃起灯烛或扯亮电灯,据说,这是为了“照耗神”。至今这一风俗仍在老长沙一些家庭中流行。
除夕夜里要“关财门”
团圆的一家人在除夕深夜按习俗会紧闭门户,谓之“关财门”,据说这不但是守护自己的家,更不会让财气外溢。
大年初一
大年初一,一元复始,一切都从“新”开始,好的开端,是成功的一半。
开财门、尝甜头
旧时老长沙过春节,大年初一,各家各户讲究“开财门”后,一家老小先要“出天行”,家人们在家长带领下,向着老皇历上书写的喜神方揖拜,并朝历书指定的吉神方行走。这种初一的旧习俗现在早已废除消失。
大年初一早上,人们要吃甜味年糕,或者甜味鸡蛋,象征一年甜到头。初一中午吃白菜,象征百事开头,也吃芋头,象征百事遇头。
忌动刀剪、不能吃鸡
老长沙大年初一禁忌颇多。据清代长沙地方志载,老长沙忌讳在大年初一吃“鸡”,认为“鸡”的音同于“饥”,看来是饿肚子饿怕了。后来又演化出不能吃“鸭”,认为鸭是扁嘴巴,“扁嘴巴”寓意怄气和受委屈。
此外,大年初一这天最忌动刀剪,所以除夕夜,大人即将刀剪全部收好,避免小孩误动。锅铲也不能动,所以初一菜肴没有炒菜。只有前一天备下来的蒸菜,人们认为锅铲碰锅底,寓意吵吵闹闹,长沙人希望一年不会吵架。
大年初二拜财神、逛庙会
长沙旧俗,大年初二为拜财神之期。这一天,大批老长沙人拥到坡子街火宫殿大殿旁的财神庙给财神爷拜年,祈求发财。
这一天,庙会的形式更加多彩,庙坪内有不少玩把戏的,更聚集不少卖臭豆腐、猪血汤、糖油粑粑的美食摊档。其中最多的流动小贩是卖财神元宝者。他们横提一根长棍,棍上系有无数的象征财富的“财神元宝”。
初三、初四
拜年是春节的又一习俗。长沙的拜年与别的地方不同。长沙讲究“初一崽,初二郎,初三初四拜街坊”。其意就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;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;初三初四街坊互拜。
初五
初五这一天不拜年,人们管初五拜年叫“拜五中”,俗话说:“要得穷,拜五中。”
这一天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,娘家人这一年经济都不会兴旺。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,或作为客人到别人家拜年,都是不会令人高兴的一件事。
还有一个要引起注意的是拜年时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,但若人家尚未起床,则忌入床前拜年。老长沙认为给死人祭拜就是在床头拜,这一点视为大忌。
初六
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,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,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,长沙民间谚语:“三六九,往外走。”
初七、初八
到了初七初八,长沙人讲究“七不去,八不归”,意思是初七不外出,初八不回家。
初八这一天,“八”取“发”之意,工厂上班,商家营业,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。
以后,熟人见面,互道“请拜个迟年!”至十五日,一般不提拜年了。(长沙晚报微信公众号)
【来源:星辰在线】